法国卢浮宫金字塔
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
今天,4月26日,是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00岁生日。普利兹克奖这样褒奖这位彪炳人类建筑史的奇才:“贝聿铭给予了我们本世纪最优秀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,他作品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。他拒绝将自己局限于狭獈的建筑难题之中。他对于材料的娴熟运用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。通过他的敏锐和耐心,他将不同兴趣和领域的人们吸引在一起去创造和谐的环境。”
贝聿铭,华人之光。在他的家乡苏州,他更是绽放在这片水乡上空群星中最耀眼的那一颗。《贝聿铭文献展》正在白墙黑瓦的苏州美术馆里悄然举行,苏州人以自己温婉的方式遥祝身在美国的贝老生日快乐。记者从上海奔赴苏州,为观展、更为致敬。去,带着遐思和询问;返,捧回崇高的尊敬和礼赞。一百年蜿蜒向前,路思义教堂、美国国家图书馆东馆、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楼、卢浮宫金字塔、美秀教堂,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,像鲜亮的坐标,标示出贝老建筑生涯各个精彩的节点,也在人类建筑史上插下一面面猎猎飘扬的红旗。
A
百年文献,百年述说
这场由苏州美术馆和苏州市名人馆主办的《贝聿铭文献展》,是国内首个系统梳理贝聿铭先生一生经历的展览。策展人林兵先生曾跟随贝聿铭工作十多年,亦参与过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工作。他在媒体见面会上介绍说,文献展是以第一人称,即贝聿铭自己叙述的方式,从他的家族开始,直到最后一个作品美秀教堂收官,娓娓道来其澎湃绚丽的建筑设计生涯。参观者穿行展厅,如同跟随贝聿铭,阅历百年,行进于世界各地和历史过往。
展览分为家源、治学、建树、荣誉、祖国、回家六大部分,以图片、影像、模型的形式呈现贝老享誉世界的人生印迹。苏州美术馆的钱馆长热情地陪伴我参观展厅,她介绍说,展品中的大量草图、影像和文献资料都是首次公开,特别是17段视频弥足珍贵,记载了贝老在户外工地、室内会议、开幕式、颁奖典礼等众多场合的不同身影,而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建筑模型,如卢浮宫金字塔、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、路思义教堂、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,更直观地帮助观众还原对这些当地标志性建筑的记忆。
展览从贝老对苏州的忆述开始,至他17岁赴美留学前的生活,都在第一展厅呈现。这是一段折返于香港、上海和苏州的岁月。特别是在苏州度过的三个夏天,在少年贝聿铭的记忆里炽热又明媚,穿梭在狮子林、西花桥巷,假山中的山洞、池塘、石桥、瀑布,这些传统中国文化印迹,正于此时,熨烫进他青春的血脉。
苏州是少年充盈记忆的故乡,上海则是他走入建筑设计领域的启蒙之地。当时,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日日拔高的身姿令少年贝聿铭惊异不已,他着迷于它的24层楼高和二百多个房间的庞大体量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他开始想做一名建筑师。